点击:2161时间:2021-06-18 08:22:26 来源: 创始人
乌漆木门,朱红窗棂,砖红山花门楣,“熊猫眼”瓦当...“五一”期间,经过数月精心修缮的中共一大会址拆除围挡,进行试开放,在太阳的照射下,清水墙外立面显得更为鲜亮,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陈纳新,上海虞商联谊会理事、绍兴市政协委员、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万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回顾整个修缮历程,陈纳新感叹:“虽然时间不算长,但各种讲究不可谓不多。”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会址所在的房屋始建于1920年,是一栋坐北朝南的二层石库门小楼。去年11月18日,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截至目前,修缮工作已全部完成,会址内部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自修改。
历经百年风雨的红色建筑,是如何修缮的?修缮工作需要坚守哪些原则?让我们与参与会址修缮工作的“修复师”,一起来探秘背后的故事。
细心:“修旧如故”最小干预
陈纳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高效环保光催化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和开发。对于老建筑修缮,他同样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怀和坚守。“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包括红色建筑在内,要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修旧如故。”
此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已历经多次修缮。此次修缮是自2000年以来最为彻底的一次,包括外立面、屋顶、门窗、地板等都要进行全面修缮。陈纳新的团队承担的就是会址外墙的修缮和改造工作。
“此次修缮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通过种种努力做到‘修旧如旧’,我们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更具细心和耐心。”在工程前期,陈纳新及其团队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跟踪调查。
陈纳新介绍,中共一大会址采用的是红灰相间的清水外墙,而清水外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墙面不平整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为此,修缮的师傅们需要用特别调制的色浆和试剂把墙面部分做旧,再趁着晴天在阳光下一块砖一块砖地进行比对,来检验外墙颜色是否达到设计效果。
他们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光催化自洁涂料对于灰色与红色砖墙基材颜色没有影响,且有助于净化周边空气质量,提升会址外墙的着色耐久度及抗污性能。
“红色文化纪念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保持其外墙的色彩和清洁能给参观者带来更强的精神共鸣。”陈纳新希望不仅修复好破损的外墙,还要为外墙穿上一层“生态防护服”。基于这个信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团队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将光催化技术应用在了外墙的修缮之中。
匠心:精益求精 钻研创新
作为建党100周年重点建设工程,大会址的修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争分夺秒。在此之前,光催化技术在红色建筑以及清水砖上的应用都处于空白,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难度。
光催化自清洁生态涂膜是覆盖在外墙最表面的一层保护膜,它的施工必须等到建筑外墙上所有的工程都结束之后才能进行。
技术难度高、预留时间短,陈纳新带领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加班加点,对施工难点不断进行配方改良、工艺优化,墙面的细节打磨、砖块修补色差......只要有一点不达标,就不过关。他们不怕烦琐、不断试验,从而使光催化技术顺利地应用到了一大会址的建筑外墙上。
“修旧如旧”的新面貌背后,是专业而细致的保护性修缮。对于修缮工艺我们既要传承,也要创新,要运用现代技术将两者有机结合。”陈纳新说,光催化剂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环境友好型环境净化技术,它能使一大会址建筑的外墙无惧风雨、历久弥新,这次参与修缮工作是光催化技术从高精尖的实验室科技迈向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十多年来,陈纳新一直深耕光催化领域,推动新型光催化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光催化材料应用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接下来,我们计划将已经成熟的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未来社区的场景建设之中。”陈纳新表示,公司已经加入未来社区产业联盟,将努力为画好未来社区建设“工笔画”贡献力量。
在中共一大会址门前驻足,陈纳新感慨良多:“无论是修旧如旧还是创新发展,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只有牢记使命,才能鼓足干劲、行稳致远!”
(据《浙江政协同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