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保黑科技的10个案例

点击:1984时间:2020-11-14 12:35:17 来源: 创始人


1

光催化外墙自清洁生态涂膜




这种材料环保效果有多神奇?抵得上栽种1400棵白杨树!在上海乡村率先使用】黄桥村集中安置区农民房的2万多平方米外立面上,都使用了万铭环保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环保材料——光催化外墙自清洁生态涂膜。有了它的保护,房子外墙就像穿上了一件防护服,可以起到防污、抗菌、防霉、净化周边空气的效果。


“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具有氧化还原能力,能够分解有机物,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环境友好型环境净化技术。”万铭环保公司副总经理陈一锋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原理,万铭环保公司将光催化技术应用在了外墙涂料上。


2

一条小蚯蚓“串”起农田生态产业链




作为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牵头实施的“稻田秸秆蚯蚓原位处理模式与循环产业技术集成示范”,已覆盖崇明50多个村4000多亩稻田。早上6时,就去田里抓蚯蚓了,几个小时收获25公斤蚯蚓。送到合作社,每公斤20元,就是500元。62岁的黄付明是三协村村民,养蚯蚓、抓蚯蚓已有七八年。


他告诉记者,自己下午再花两三小时,还能抓20公斤蚯蚓,这样一天就能赚900元。水稻播种季,也成了蚯蚓养殖户的收获季。这样的喜人场景,已在当地连续上演近十年。去年,蚯蚓收购价是每公斤16元,今年已涨到每公斤20元。抓蚯蚓挣得比开网约车多,“稻蚓轮作”亩均增收2000元。


3

船能“吃草”?

沪上第一艘“无人驾驶清洁船”来了




进博会展馆——“四叶草”附近的北横泾河上,一艘无人驾驶的船只正在河面上缓慢行驶,将河面上垃圾、河草统统“吃”进肚里。原来,河道的保洁养护主要靠人工,有不少水域清洁的痛点亟待解决。比如,人工进行河道养护时使用的动力船是柴油发动机,噪声比较大,在进行河道养护作业时对周边的居民影响不小。同时,人工进行河道养护还有很多盲点解决不了。而且,在连续高温天情况下,如果全部靠人工在烈日下进行河道养护,非但人力成本高,而且人工也吃不消,造成效率低下。尤其在疫情下,水面保洁时如果人群密集容易感染,还容易造成水源污染。


“无人驾驶清洁船”是水面智能清洁产品,能在极少人力监管下,实现90%以上的水面自动清理。可别小瞧这艘“聪明”的无人驾驶清洁船,它的铝合金身体内成承重25公斤的垃圾,能在2公里范围内远程遥控,管辖面积达50亩,抗风浪等级为3级。


4

一堆旧衣物

竟能分出15种“花样”



垃圾只是放错了的资源,分类越细致就越有价值,但长期以来,受限于收运量难成规模、分拣场地紧张、收运及分拣成本高等问题,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成本倒挂,陷入没人收运更没人分拣的尴尬。


近日,上海市区首条可回收物精细化分拣流水线在杨浦区民星路上的厂房内投运,设计分拣能力为180吨/日。来自杨浦等区的可回收物在这里经由半自动人工分拣流水线,被细分成近40个品类,分别压缩打包后,直送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变废为宝。


5

“风、光、储、充、控”

多元融合的“能源魔盒”



电动车充电不用电力部门输电,而是停车场“自产自销”;电动车淘汰的电池组,变成园区的储能系统,能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近日,一个集“风、光、储、充、控”多元融合为一体的“能源魔盒”在上海闵行工业区正式竣工,为工业园区用能节能提供了新思路。

新亮相的“能源魔盒”正式名称叫智慧能源项目,由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联手打造。目前,位于上海电机厂的项目一期已经竣工运行,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15.8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66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6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1.8吨。


6

苏河两岸42公里三维全景影像首次公开

“新基建的基建”——数字孪生城市




全程领略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特色、“走遍”上海外环之内约4000公里马路……这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上海数字孪生城市项目的推进而逐渐变成现实。通过智能化全息测绘手段绘就出的“数字上海”,将助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近日,上海市测绘院首次公开了苏州河沿线42公里的三维动画影像(广大读者和网友还可以通过新民网以及新民App进行观看),让人们提前领略即将贯通的苏州河的风采


7

氢经济“箭在弦上”

上海“箭头”蓄势待发


一座崭新的加氢站也在宝山区建成投用。储氢罐的强度超乎想象——哪怕用AK47步枪直接射击,都不会引发任何安全事故。储氢瓶的研发是氢经济核心技术上的一环,国内已完全掌握。氢气的储、运、加、用等各个环节,上海都拥有代表性企业。宝武集团吴淞氢能产业园开园后,集团和宝山区将携手推进氢能应用,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氢概念示范区。宝武集团十大钢铁基地每年在炼焦过程中可产出氢气100万吨。基于宝钢以及宝山的物流需求,并结合重载卡车的尾气排放达标工作,宝武集团和宝山区将在近期发展1000辆氢能汽车。作为配套,宝山区今年将建设5座加氢站,其中一座已投入使用。上海已形成三年30座、五年50座、十年100座的加氢站发展规划。

氢气不仅最清洁,更拥有最高的“能量密度”。这使得氢可以成为优异的储能材料,除了驱动汽车,更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种战略价值,是宝武集团和上海携手打造氢经济的另一重要背景。为发展氢经济,宝武集团组建了注册资本30亿元的“宝武清能”公司,近期瞄准汽车,远期则看好用氢气取代焦炭炼钢,这可能是钢铁企业彻底摆脱碳减排硬约束的终极选择。单单实现氢气炼钢,全国的氢能市场就将是目前的数百倍;从清洁能源革命的角度来看,氢经济的空间更是难以估量。专家表示,当氢气能以低成本大规模制备,它还可以作为风电场、光伏电站等重要的蓄能介质。


8

城市噪声地图




这是由上海环境科学院开发出的首个可实现数据自动更新的“城市噪声地图”。打开它,上海外环以内城区的噪声实况便尽收眼底。地图上的12种颜色分别对应一定强度的噪声。比如,大于40分贝且不超过45分贝,是深绿色;大于60分贝且不超过65分贝,是大红色;大于80分贝且不超过85分贝,是蓝色。借助这些颜色,就能“听”出噪声的高低和分布。以某个被高架穿越的区域为例,可以看到,高架两侧紧邻着高架的地面道路被深蓝色和紫色占据,意味着“统治”这片区域的噪声不低于70分贝。而沿着高架,向东西两侧的街区延伸,噪声的颜色逐渐由砖红色变成橙色、黄色,直至淡绿色、草绿色。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精准找出噪声源,尤其是一些长期“潜伏”的噪声源,从而对症下药。以毗邻交通干道的某幢高楼为例,其顶部有一个热泵,是产生干扰周边噪声的“罪魁祸首”,但长期以来一直“躲”在道路车辆噪声的“掩护”下。借助“城市噪声地图”,科研人员发现该热泵及周边区域一直显示为深蓝色,且随着时间推移没有太大变化,有时甚至比附近交通干道的颜色还要深。锁定目标后,当地环保部门便到实地查看,并要求物业方整改。


9

废油漆桶(危险废物)“化害为宝”




废油漆桶虽小,但却是危险废物,具有“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等特性,处置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废油漆桶、染料桶、油墨桶、废机油桶、树脂废铁桶等均属于危险废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危废处理的相关要求执行。


宝钢联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创新城市固废回收模式,利用冶金大炉窑,规模化消纳处置城市废旧油漆桶,不仅有效降低了城市危险废物可能存在的环保风险,同时实现了钢铁资源的回收利用,替代部分废钢,近两年,宝钢每年消纳废油漆桶近万吨。


10

蓝天盾环保APP




环保管家是让园区、企业、环保部门等多方受益的全新管理模式,优化环保服务行业运营管理环境,让环保更简单、更高效。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工具在环保工作中的深入运用,市场中出现了“互联网+环保管家”的业务模式,上海华闵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全新『蓝天盾』环保管家软件,通过“线上智能化工具+线下技术服务+大数据支撑”新模式助力环境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现有环境管理标准和法规,结合园区和企业的实际统计数据,自动生成环保体检报告,智能生成产污节点流程图,让企业/集团公司/园区实时把控企业自身或管辖范围内企业的环保状态。


2020年7月10日,WAIC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公示《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并与入选企业举行现场签约仪式。华闵环境成为首批11家项目试点企业之一。计划覆盖上海市范围内50个镇(街道)或工业区公用数据的引用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供需对接,自上而下完成市、区、镇及企业基础数据互通互联。蓝天盾软件将应用到工业企业10000家以上。